濕紙巾助吸收有害化學品 有效殺菌搓手液酒精濃度須超過 60% 醫生教路選購及使用貼士 以確保個人及環境健康 世界綠色組織公佈第十期正面清單──嬰幼兒濕紙巾及搓手液

港人衞生意識日增,越來越多人使用濕紙巾及搓手液清潔及消毒。然而濕紙巾不僅因不能分解而產生環保問題,有關產品或含致敏成分,容易導致皮膚敏感甚至皮膚炎,國外便有不少兒童因此感到不適,反映當中存在安全隱患。為保障市民及環境健康,世界綠色組織於今日公佈第十期正面清單──嬰幼兒濕紙巾及搓手液,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參考。

用濕紙巾越多 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

濕紙巾主要由水、人造纖維及多種化學品(包括人工香精、殺菌劑、保濕劑、防腐劑及螢光物質等)組成,部分濕紙巾含多種化學成分,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以香料為例,美國環保組織EWG(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指出香料可能引致敏感、皮膚炎,甚至影響生殖系統,且有機會含有可能干擾內分泌的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1],尤其容易敏感人士要注意。

另常用於濕紙巾的保濕劑(Humectant)聚山梨醇酯(Polysorbate)、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鯨蠟硬脂醇聚醚-12(Ceteareth-12)及鯨蠟硬脂醇聚醚-20(Ceteareth-20)在製造過程有機會被副產品1,4-二噁烷(1,4-dioxane)污染,而1,4-二噁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及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列為可能人類致癌物,可導致肝臟、膽囊、皮膚、肺部等器官出現腫瘤[2]

鯨蠟硬脂醇聚 醚-12 及鯨蠟硬脂醇聚 醚-20 除可致敏外,亦可助溶解物質。當大家使用含此兩個成分的濕紙巾,便會令皮膚更易吸收濕紙巾成分。如濕紙巾含有害化學成分,一日用多次或多張濕紙巾令皮膚接觸化學品的次數增加,皮膚吸收有害物質並積聚於體內的機會亦相對增加。尤其嬰兒的皮膚較成人薄 3 成,頻繁地使用濕紙巾變相令嬰幼兒有機會吸收更多雌激素或類雌激素,長遠可造成的健康風險,如長期過量吸收雌激素,更可能令女童性早熟、月經早到,增加日後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風險,影響男童日後的生殖功能,甚至出現不育。

濕紙巾不可沖廁 18 個月仍維持原狀

承本組織早前提及,濕紙巾多以人造纖維製造,不可回收再造及不可被生物降解。部分濕紙巾產品雖印有「可沖廁(Fine to Flush/Flushable)」標籤,惟英國組織Water UK指出,有別於廁紙,此類濕紙巾不能在污水系統中快速分解,英國每年便得花費 1 億歐元處理 30 萬宗因濕紙巾導致的污水渠堵塞個案[3]。澳洲組織TasWater實驗亦發現,可沖廁濕紙巾即使浸在水中 18 個月後仍然保持不變[4]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

濕紙巾若被沖到大海,分解時會釋出微塑膠,加劇海洋塑膠污染問題。本會建議使用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或以以水沾濕毛巾後清潔皮膚,減低對環境的影響之餘,亦可減少皮膚接觸化學品的機會,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是雙驘局面。

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亦建議盡量減少使用濕紙巾,

其實要殺死致病細菌,用梘液及清水已經足夠。按照正確洗手步驟;先洗濯雙手,然後加入梘液擦出泡沫,按『潔手7步驟』──手掌、手背、指罅、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雙手最少 20 秒,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再徹底抹乾或吹乾雙手。

酒精濃度達 60% 或以上的搓手液 方能有效殺菌

搓手液主要透過破壞病毒外殼及細菌細胞膜,以達至殺菌功效[5]。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建議使用酒精濃度 60 至 95% 的搓手液清潔,以確保有效殺菌,預防疾病及防止感染擴散。中心亦指出搓手液在雙手明顯變髒或油膩時效果不佳,故建議當沒有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時才使用搓手液[6]。司徒敬豪醫生提醒市民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標籤,選擇含乙醇的酒精搓手液產品,而避用含異丙醇的產品,因後者相對較難揮發,殘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若皮膚表面有破損可進入真皮層,便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有傷口、容易過敏如主婦手的市民,應選擇刺激性較低的搓手液,以避免被當中的酒精成分刺激。

搓手液成分越簡單越好

他建議大家選購成分簡單的酒精搓手液,或使用後塗抹合適的潤膚膏保濕便可。司徒醫生補充:

每周均有病人因洗手或使用酒精搓手液出現的皮膚問題求診,一般只需短暫使用類固醇藥膏控制發炎情況,並以潤膚膏修補皮膚表面缺口及補濕。

兒童誤用搓手液中毒 症狀可大可小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有兒童或因搓手液的香味、鮮艷的顏色或精美包裝而誤吞搓手液,或有兒童在搓手液未完全揮發便觸摸眼睛或口腔而導致搓手液中毒。根據美國毒物控制中心的全美中毒數據系統,美國在 2011 – 2014 年間總共有 70,669 宗兒童搓手液誤用中毒個案,當中有 67,078 宗(即 95%)個案為兒童誤吞搓手液,62,523 宗(佔誤吞個案的 97%)為 5 歲或以下幼童誤吞搓手液。誤用中毒徵狀包括眼睛刺痛、嘔吐、結膜炎、口腔刺痛、咳嗽及腹痛;較罕見的嚴重個案出現昏迷、癲癇、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及呼吸困難。因此,家長應指引兒童使用搓手液,及將搓手液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7]

司徒敬豪醫生同意,香港常見同類皮膚黏膜症狀情況,或因擔心殺菌作用不夠而使用過多分量,相反有因為擔心皮膚敏感而用量不足。前者可致去除大量油脂,使皮膚容易乾燥、脫皮,後者則不能殺菌消毒。他補充,市民應按照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把足夠分量的搓手液倒至手心,然後按『潔手7步驟』,揉擦雙手最少 20 秒,直至雙手乾透,才接觸其他物品。

事實上,使用濕紙巾或搓手液後不適或出現皮膚敏感的病人有兒童亦有成人,由於症狀相似,病人有機會被誤診為尿布疹或濕疹,其實大多個案是多餘化學品導致的過敏性皮膚炎,他建議求診時可攜帶產品成分表,方便醫生找出病因。

自 2016 年起,本會公佈 180 件正面清單產品,包括了嬰兒露(I)及(II)、嬰兒油及孕婦保健食品等,產品均通過「三防測試」;包括:

  1. 生物測試(由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
    分別透過鯖鱂魚及斑馬魚胚胎測試產品中的䧳激素/類䧳激素含量(EEQ)及急性毒性。
  2. 化學測試(ALS Technichem (HK) Pty Limited及/或德國萊因TÜV進行):
    測量每個產品樣本中特定化學品(例如重金屬、甲醇和游離甲醛)的含量。
  3. 成分篩查(由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
    檢查其成分有沒有被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政府等禁止使用。

歡迎檢閱附件一及二,查看嬰幼兒濕紙巾及搓手液正面清單詳情,以及「三防測試」標測及方法。

世界綠色組織

「世界綠色組織」是關注社會和環境議題的嶄新環保團體,透過以科學為本的政策研究及深入完善的地區工作項目,改善經濟、環境和民生,幫助各界特別是基層市民應對挑戰,並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願景。有關本會詳細資料,請瀏覽本會網站http://www.thewgo.org/

傳媒查詢:

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
電話:2391 1693
電郵:williamyu@thewgo.org
高級傳訊經理 王慧恩女士
電話:2991 9119
電郵:noelwong@thewgo.org


[1]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n.d.). FRAGRAN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wg.org/skindeep/ingredient/702512/FRAGRANCE/#

[2]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n.d.). 1,4-DIOXAN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wg.org/skindeep/ingredient/726331/1%2C4-DIOXANE/#

[3] Water UK. (2019, Jan). Fine to Flush – a major new development in the fight against fatberg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ter.org.uk/news-item/fine-to-flush-a-major-new-development-in-the-fight-against-fatbergs/

[4] ABC News. (2017, Jun 9). Tonnes of wet wipe fatbergs clogging Launceston pipes each mon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bc.net.au/news/2017-06-09/two-tonnes-of-flushable-wipes-clogging-launceston-pipes-each-mo/8603560

[5]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12, Jan). Do hand sanitizers really wor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toronto.ca/news/do-hand-sanitizers-really-work

[6]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2019, April 11). FDA issues final rule on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sumer hand sanitiz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issues-final-rule-safety-and-effectiveness-consumer-hand-sanitizers

[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7, March 3). Reported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Children from Ingestion of 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s – United States, 2011 –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66/wr/mm6608a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