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住屋研究: 室內細菌含量「爆錶」 劏房戶環境衛生響警號

本港不少基層住屋環境惡劣,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賴嘉雯博士,聯同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的團隊,完成一項有關劏房的基層住屋環境研究。結果發現,有居所內的空氣總細菌含量超過每立方米6,535個單位[1] (CFU),是過往類似住屋研究的3倍[2]。細菌含量高意味著潛在環境衛生危機,例如增加環境與人,或人和人之間疾病傳播的風險,研究亦發現單位內「細菌內毒素」(Endotoxin)[3]濃度普遍較過往報告中香港普通住宅中含量為高[4]。如此濃度的細菌毒素可能影響居民呼吸道健康,尤其是患有哮喘的兒童。

研究團隊總結出可能使空氣生物性質素惡化的原因:

  1. 居住環境擠迫,空氣流通不足導致來自居民自身的正常菌群以及起居環境滋生的細菌積聚;
  2. 惡劣的建築物狀況,例如滲漏、溢出的水及污水可能隱藏微生物以及它們釋放的細菌毒素;
  3. 惡劣的周邊環境質素,例如垃圾或污水淤積在簷篷及天井。

研究團隊於2013年7月至9月進行家訪,以問卷訪問41個劏房戶,並在荃灣、旺角、觀塘及葵涌等4個地區中的20個住戶抽取相關細菌、真菌、空氣及灰塵樣本。問卷問題環繞居住大廈的環境、室內空氣質素及衛生情況。研究發現受訪劏房戶的人均居住面積是41.4平方呎,較房委會擠迫戶標準每人59.2平方呎還差。逾半住戶覺得室內空氣不流通和大廈公共地方衛生環境惡劣,單位內不難發現蚊、跳蚤、蟑螂等害蟲及老鼠出沒。

在20個研究的劏房戶中,有7個未能符合香港空氣質素指標[5]。單位內的空氣細菌總含量介乎每立方米133至6,535個單位(CFU)。數據以葵涌,旺角及荃灣三間劏房內空氣最為惡劣,尤其是旺角及葵涌個案,總細菌含量「爆錶」,錄得超過每立方米6,535個單位(已達儀器上限值),是過往類似研究錄得2,100個單位含菌量的3倍2。究其原因,葵涌個案中室內有三名成年住戶及大量雜物,擠迫的環境加上空氣流通不足造成細菌積聚。這不僅是單一案例,連同其他個案的分析,二氧化碳濃度與室內細菌數目呈正比關係;而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細菌數目,均是室內環境質素的重要指標。

旺角個案中,不只是細菌量,細菌內毒素含量也最高(地面灰塵內毒素濃度96 EU/mg),該劏房所在大廈面臨清拆,周圍垃圾堆積,單位滲漏嚴重,建築物滲水或污水溢出的污染導致微生物滋生及釋放大量細菌內毒素。荃灣個案中細菌內毒素含量僅次於旺角個案 (地面灰塵內毒素濃度54 EU/mg),其住戶有定期清潔習慣,但大廈天井遍布垃圾,例子反映除卻住戶自身,居所外的環境衛生,亦影響室內的衛生情況。這一點也體現了研究案例整體顯示室內懸浮粒子及細菌量和室外數據有明顯正比關係。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賴嘉雯博士表示,家居清潔固然重要,但應同等重視改善建築物及室外的環境衛生。為了改善整體的衛生情況,除了經常清理大廈垃圾外,業主亦應定期維修滲水的牆壁,減少細菌滋生。在預防措施方面,住戶應避免打開面向垃圾堆的窗戶及在垃圾堆積的環境晾曬衣物,從而減少受生物污染的粉塵進入室內,同時注意個人衛生,減低細菌傳染的風險。她又稱,未來會研究如何有效減少環境中的微生物與內毒素,以及人體長期暴露在內毒素中與呼吸系統健康的關係。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近年社會日趨關注劏房的問題,過往普遍認為擠迫環境不僅帶來消防安全的顧慮,亦影響空氣流通,帶來焗促的環境,而今 次研究更帶出劏房潛在的健康危機。對於二氧化碳濃度與室內細菌數目呈正比關係,他估計是劏房窗戶不足,影響空氣的對流,令室內二氧化碳積聚;而室內的濕 氣、以至煮食等其他活動更令細菌滋生,令室內環境空氣質素變得惡劣。他又稱,世界綠色組織現正徵集不同的設計方案,改善劏房的居住環境。

對於研究發現居所外的環境衛生影響室內的衛生情況,余遠騁博士深表關注,認為現時不少劏房住戶重視室內的衛生情況,但忽略室外環境的衛生,簷蓬和後巷滿佈垃圾。他稱,是次研究的劏房多位於舊區,建築年期達30年或以上,大多缺乏妥善維修,公用地方衛生環境欠佳,後樓梯更經常有垃圾堆積,發出難聞的氣味。他稱,政府當局應加強宣傳,對舊樓進行定期清潔及適當的維修保養,相信有助改善舊樓及劏房的室內空氣質素,提升劏房居民的生活質素。

瀏覽更多能源貧窮資料

附表一:空氣細菌總含量偏高的劏房個案

參數 範圍
空氣細菌總含量 每立方米133至6,535個單位(CFU)
  • 個案 1 – 2,158 (荃灣)
  • 個案 2 – 2,614 (荃灣)
  • 個案 3 – 1,560 (旺角)
  • 個案 4 – 6,535 (旺角)
  • 個案 5 – 6,535 (葵涌)
  • 個案 6 – 1,168 (葵涌)
  • 個案 7 – 1,643 (葵涌)
備註:根據《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管理指引》,要達到「良好」級別,每立方米空氣總細菌含量須不多於1,000個CFU單位。

[1] 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 (CFU)

[2] 根據Lee SC, Li WM, Ao CH於2002年發表的研究「香港住宅的室內空氣質素研究」(Investig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at residential homes in Hong Kong—case study),空氣細菌總含量乎300至2,100個單位(CFU)。

[3] 「細菌內毒素」(Endotoxin),是細菌細胞壁的毒素,是量度室內空氣質素的常用生物指標之一。

[4] 根據Leung TF, Wong YS, Chan IHS et al (2010) Indoor determinants of endotoxin and dust mite exposures in Hong Kong homes with asthmatic children.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152, 279–287.

[5] 香港沒有住宅室內空氣質素指標,但可參考政府室內空氣質素管理小組於2003年制訂的《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管理指引》,要達到「良好」級別,每立方米空氣總細菌含量須不多於1,000個CFU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