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區不適切居所室內環境質素調查」發佈會
劏房室內低風速 二氧化碳、懸浮粒子嚴重超標
「三差環境」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主辦:
合作伙伴機構:
根據2016貧窮報告顯示,葵青是繼深水埗之後,貧窮率第二高的地區。有見及此,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招募逾百大專義工,於去年(2015年)第四季至本年(2016年)第一季,夥拍世界綠色組織(WGO)進行研究,成功地在葵涌區內上門訪問134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住戶,並由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協助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發現大部分劏房居民在「室內低風速」、懸浮粒子超標及光度低的環境下生活,基層面對空氣流通差、空氣質素差及光度差的「三差環境」,促請政府改善基層居民的生活質素。

室內「低風速」,近半受訪者酷熱難耐
雖然逾九成(94%)受訪劏房家庭有窗戶,但當中只有四成(40%)有1至2個窗戶;接近兩成(18%)人士基於環境惡劣,其中包括(如嘈音及氣味)(73%),顧及安全的考慮(13%);縱有窗戶平日亦不會打開,有窗等於無窗。再者,受訪家庭室內間隔經改建,由一間大房間間出多個單位,故九成半(95%)的受訪者的室內風速極低(讀數為0,低於儀器檢測限),更甚者是近七成(67%)人士單位外圍風速極低(讀數為0,低於儀器檢測限),內外夾擊,侷促不勘。六成(61%)受訪者表示單位內的「空氣不流通」,而三成半(35%)人士亦指在單位內感到「呼吸困難」。空氣流動(Air Circulation)有助汗水蒸發,從而降低人體溫度,有助提高熱舒適度。可惜,不少單位窗戶不足,甚至乎無窗。縱使有窗,基於環境因素,不便開窗,令空氣難以流通。此外由大單位間出細單位,多重間屏令空氣難以流通,即使開窗仍感侷促,令「熱舒適度」偏高,室內感覺炎熱為(46%)幾近五成,只有不足一成(5%)受訪者選擇稍涼或以下。整體而言,四成半(45%)受訪者不滿意現居的熱舒適度,令居者長期如置身烤箱,焗熱難耐,感到窒息。

懸浮粒子濃度超標,影響健康甚至增加高危族群的死亡率
不適切居所空氣流動低之外、少窗甚至無窗,令空氣交換(Air Exchange)少,導致二氧化碳及懸浮粒子PM2.5於室內積聚。以室內的「二氧化碳」水平為例,當「二氧化碳」濃度達1,000 ppm或以上會令人感到睏頓疲倦。受訪人士指空氣質數差,情況未能滿意,接近7成(68%)受訪家庭的「二氧化碳」水平為700ppm或以上臨界污濁的邊緣 [1] ,甚至已經超出外國指標 [2] ,當中逾二成(24%)受訪家庭達1,000 ppm或以上,受訪家庭最高的室內「二氧化碳」水平竟為2,152 ppm,而平均的「二氧化碳」水平亦888.61ppm。

所有受訪家庭量度「懸浮粒子PM2.5」濃度均為35(微克/立方米)或以上,頻 臨警戒線。其中三成(30%)受訪家庭所量度得的「懸浮粒子PM2.5」濃度,更高達56(微克/立方米)或以上。受訪家庭之中,最高的「懸浮粒子 PM2.5」濃度為125(微克/立方米),而所量度的平均「懸浮粒子PM2.5」濃度為56 (微克/立方米),情況令人擔憂。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所訂立的《空氣質素指標》,PM2.5全年每日平均濃度不建議超過35 (微克/立方米) 大幅高於世界衞生組織不建議超過的35 (微克/立方米)。據世界衞生組織的研究顯示,若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的PM2.5濃度,身處該地方的人士每年的死亡率將會增加2%至11%,平均增加約 6%。若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標,住戶的死亡率平均增加約12%,嚴重影響健康,當中對於危險族群 [3] 如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嚴重。

超過8成劏房單位光度低於水平,兒童視力受影響 
超八成(83%)受訪者讀書寫字的地方的應有光度在300勒克斯(Lux)以下,對住戶在學階段的子女有一定影響,甚至影響視力。住戶或因擔心增加照明設施後電費上升,往往會為了減少電費而盡量減少開啟照明電燈,但實際耗電不如想像中高。

各抒己見,解決問題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部門主任王馥雅女士指出,

是次調查反映劏房空氣欠流通、熱舒適度低、懸浮粒子濃度超標,及光度低於適切水平;此等問題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素及健康。惟現時香港就劏房等不適切居所,均沒有就居住環境(如窗戶數目,樓底高度,室內空氣流通及物質濃度等)訂定任何標準;即使一般住用單位,亦沒有就室內居住環境質素訂立指標,只有建屋時單位規劃的管制。因此,建議由政府牽頭實踐「最佳執行範例」,連繫各界探索解決住屋問題的可行方案。我們建議有關當局可參考現有《建築物(規劃)規例》對於室內建築規劃要求的項目,為所有未受規範的單位訂立「最佳執行範例」,鼓勵全港單位住戶實行,保障基層的基本生活環境質素。

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學系副教授梅國威博士指出,

由於不適切居所的環境惡劣,室內通風差,一室之內既要睡覺又要進行煮食,集多功能於一身的居所,令到住所內的異味經久不散,塵埃積聚。室內的空氣質素、熱舒適度、光度等,並不如想像般差;反而對已有長期病患人士,帶來潛在危險。由於上述因素,再加上新鮮空氣不足,導致居者產生不滿和引起對居住環境不滿心理。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

在派員上門進行調查期間,本會親身了解到基層所面對的「三差環境」,包括空氣流通差、空氣質素差及光度差的環境。就此調查,我們會研究在透過本會的能源貧窮項目,為基層家庭送上能源效益高的燈具,如小型太陽能燈等,協助改善光度不足的情況和減輕基層的電費負擔。本會同時建議政府考慮透過關愛基金等渠道,資助居於「三差環境」的基層市民改善空氣質素,改善居民健康,長遠來說減低醫療成本。 此外,本會團隊又發現不適切居所的下廚位置,多處於狹窄房間內;由於通風不足,長時間積累空氣污染物PM2.5於斗室之中;有機會增加負責煮食人士的致癌風險。

新聞界查詢:

吳堃廉先生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團體及社區工作部 高級服務幹事
電話:2423 5062 /2423 5064
李韻玲女士
世界綠色組織
傳訊經理
電話:2991 9124

[1] 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指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室內空氣質素管理小組, 2003年9月) ;表1: 辦公室及公眾場所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
[2] 根據ASHRAE(美國冷凍空調學會)的建議,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700 PPM時,會感覺空氣污濁與引起不舒適感;1000 PPM以上,則會令人感到睏頓疲倦;若身處5,000 PPM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下連續超過8小時,更將嚴重危害個人生命安全。
[3] 危險族群 :1. 兒童; 2. 老年人; 3. 心血管疾病患者;4.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5. 糖尿病患者; 6. 孕婦; 7. 肥胖者。

Comments are closed.